电视剧《风筝》中塑造的宫庶这个角色,外表普通却心狠手辣,同时兼具过人的智慧和重情重义的特点。有观众发现,这个虚构人物与历史上真实的军统第一杀手陈恭澍存在诸多相似之处。虽然这种说法并非完全准确股门在线,但确实存在一定依据。比如从名字上看,陈恭澍常被误认为陈恭鹏,而恭澍的发音与剧中宫庶十分相近。这种误读现象在手机阅读时代尤为常见。
深入分析剧情与史实,可以发现陈恭澍与剧中主角郑耀先确实存在特殊关系。值得注意的是,陈恭澍从未称呼郑耀先为六哥,反而是郑耀先应该称他为老兄。郑耀先之所以能加入复兴社特务处并获封军统六哥的称号,正是源于陈恭澍奉戴笠之命亲自招募。当时陈恭澍从黄埔五期至七期学员中精挑细选了三十人,这批人成为复兴社的创始成员,郑耀先就是其中之一。
展开剩余73%作为军统第一杀手的陈恭澍,其人生经历充满戏剧性。在日伪势力的围捕下,他最终选择了叛变。虽然他在自传中极力辩解股门在线,声称是迫于无奈才做出背叛决定,但据特务处驻上海办事处的文强回忆录记载,陈恭澍不仅叛变,还出卖了军统在上海的全部潜伏人员。若非文强及时逃脱,恐怕就无缘后来担任军统北方区区长等重要职务了。
几乎所有军统特务的回忆录都证实了陈恭澍的叛变事实。陈恭澍本人也承认,抗战胜利后戴笠曾亲自将其抓捕并准备处以极刑。幸运的是,戴笠因飞机失事身亡,继任者郑介民放过了他,使其逃过一劫。
尽管陈恭澍在《英雄无名》中为多名叛徒开脱股门在线,但他对复兴社特务处早期历史的记载仍具参考价值。这些记述虽掺杂虚假成分,但由于与已知史实多处吻合,反而增强了部分内容的可信度。这种真伪混杂的叙述方式,使读者更容易相信他对其他事件的描述。
陈恭澍与戴笠的关系颇为特殊。他清晰记得两人初次见面的场景:某个下午,戴笠突然造访。他先与剑秋、炳华寒暄,随后面带微笑向我伸出手。剑秋兄立即介绍:'这位是五期学弟陈恭澍,这位是六期学长戴笠——戴雨农。'虽然陈恭澍是黄埔五期,戴笠是六期,但两人年龄相差十岁,陈恭澍称戴笠为老大哥也在情理之中。
当时陪同戴笠会面的黄雍与张炎元背景各异。黄雍是黄埔一期生,早年加入共产党后转投国民党,曾在复兴社担任要职。张炎元则是黄埔二期生,曾赴莫斯科中山大学深造,最终也选择了国民党阵营。
需要区分的是,复兴社十人团与蒋中正的十三太保并非同一概念。这个由戴笠、张炎元、王天木、黄雍等人组成的团体,在不同史料中成员略有出入,但值得注意的是郑耀先和陈恭澍均不在列。后来这个团体被称为军统十兄弟,而郑耀先则获称军统六哥。电视剧常说的八兄弟若改为十兄弟,就更接近历史记录了。
郑耀先并非复兴社十人团成员。根据剧情设定,他是黄埔七期生,后被招入复兴社特务处,随着组织变革成为军统六哥。剧中宫庶杀死高占龙后与郑耀先会面时称其为教官,并通过唱校歌暗示其黄埔背景。
陈恭澍回忆初见戴笠时并不知其身份:我曾询问剑秋兄和炳华兄戴同学的身份,他们只说戴笠在校长官邸工作,具体职务不详。每次见面戴笠都会说'有报告要转交校长',我总是回答'没有请求,不敢劳烦校长'。
1932年5月,戴笠命陈恭澍从黄埔四至七期学员中选拔三十人进行特训。尽管只给了一周时间,陈恭澍仅用三天就完成任务。当时许多黄埔后期学员因扩招难觅职位,很容易就从周边小旅馆招募到。
陈恭澍组织的洪公祠训练班是复兴社特务处最早的训练基地之一。虽然课程内容有限,但参加过这个训练班的特务都能在军统获得一定职位,部分人甚至能晋升至中校、上校。
郑耀先凭借黄埔学历和洪公祠老人的资历,本应仕途顺利,但升迁却相对缓慢。这可能与其性格有关。若能更低调处事的吴景中、程一鸣等人那样,或许能获得更高职位。直到潜伏时期,郑介民才授予他少将军衔,但此时他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军统特务了。
发布于:天津市易策略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